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把杨凌建设成为陕西涉农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陕西涉农工业战略高地为主题,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以农为主、多元发展;孵小助弱、育强壮大;集群推动、园区承载”的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领先、配套完善、效益突出的现代涉农工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稳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0亿元,年均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力争形成5个年产值过10亿元和50个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及驰名商标3个,省级名牌产品及著名商标20个,新增各类上市公司3家。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农机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60亿元,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新型涉农工业体系。
二、明确定位,聚集产业,推动涉农工业加速发展
(一)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涉农工业体系
一是推进生物产业跨越发展。以西安-杨凌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引导杨凌生物医药、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等具有代表性的生物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郝其军制药、麦迪森制药、步长医药、中兴林产、鼎天济农、华秦农牧等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市场,使示范区成为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聚集地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二是支持食品工业率先发展。发挥杨凌食品产业科研、技术及人才优势,加快国家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做好原料供应保障,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向园区集聚。支持本香农业、圣妃乳业、秦宝牧业、雨润食品、汇源果汁、黑牛食品、众兴菌业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杨凌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快速壮大。
三是推进农机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以陕西省农业机械产业园为平台,支持博通农业装备、金叶烘干、天工实业、星环机械等企业快速发展。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加大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杨凌投资,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做好配套服务,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科学构建涉农工业规划布局。结合杨凌工业发展实际,统筹杨凌总体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各类规划,重点建设生物产业园、粮油食品物流园、饲料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农机产业园等特色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鼓励引导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各类工业园区聚集。积极发挥省部共建、省区共建优势,争取中省在发展规划中对杨凌给予重点支持,引导和支持中省涉农工业企业在杨凌聚集,重点项目在杨凌建设。
二是不断完善各类工业园区功能设施。科学实施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发挥专业园区聚集效应,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组建杨凌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并投入运营,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运营。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涉农工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装备工艺水平,支持企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联合开发,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对获得相关部门认定的研发平台给予奖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信息智能设备及技术的投资应用,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有机融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二是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鼓励扶持重点企业使用节能设备及技术。加大对节能环保设备研发、生产企业的支持。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废渣、废水、废气”回收利用率,鼓励支持医药、食品、饲料、肥料等生产企业加强合作,构建果渣、油渣、药渣生产饲料、肥料等产业链条,促进示范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三、健全机制,优化环境,为工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一)树立专业服务理念,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一是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尽快做强做大,成为杨凌涉农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深化企业改革,对于区内生产经营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及闲置资产,认真调研分析,外引内联,引进战略合作者,通过股权转让、兼并重组等形式,提高资产效能,创造较好效益。培育小微企业,对于有技术、有市场、成长潜力好的小微企业,重点协调解决人才、资金、管理等问题,帮助企业上规模。积极扩大涉农工业规模,对每年新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是继续抓好企业诚信、品牌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企业诚信建设工程,不断完善诚信体系,加快企业诚信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对企业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给予50万元奖励,获得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给予10万元奖励。重点打造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等特色产业的企业品牌,对制作统一标识(Logo设计),在省内各高速公路、机场、车站等区域宣传杨凌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重点企业的广告宣传费用给予50%的补贴。每年安排50万元的培训专项资金,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经济法规等各类专业培训,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
三是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保障能力。加快组建杨凌农村商业银行,扩充示范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至2亿元,支持民营资本组建小额贷款公司,逐步理顺区内金融机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我区金融服务体系。开辟涉农高科技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推动区内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早日上市。争取示范区早日成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园区,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支持和鼓励区内资信优良的涉农中小企业,采用“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方式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
(二)完善政策发展环境,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加强工业用地保障。科学规划工业用地,对各类工业园区内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储备,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符合示范区产业政策的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土地审批“绿色通道”,所需用地指标给予优先安排。加快建设标准厂房,解决部分小微企业征地建厂的实际困难。
二是大力开展科学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商、引外资、建集群”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重视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战略投资者,重视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围绕工业园区建设,策划包装一批项目,开展针对性、选择性招商。加强与共建部委和省国资委等部门的联系,争取中省国企在杨凌布局带动性强、辐射性广的重点工业项目。抢抓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围绕产业链延伸,以工业园区和企业为主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三是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发挥好现有1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从2012年起,根据财政收入情况每年递增。按照突出重点和集中使用的原则,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壮大配套企业群体,提升配套水平,完善延伸产业链。同时,积极争取中省各类资金项目,支持杨凌涉农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科学管理,形成合力,完善工业发展领导体制
(一)加强涉农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成立示范区加快涉农工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业务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示范区涉农工业发展工作,研究解决涉农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示范区经贸局,主要负责协调落实领导小组各项重大决定,征询企业意见和建议,针对涉农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建议,提交领导小组研究。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将涉农工业发展纳入考核范围
将涉农工业发展工作列入示范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单位,杨陵区政府和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台具体的工作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示范区考核办对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重点企业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