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新的现代产业政策体系,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入新时代,陕西正以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产业作为经济之本,是追赶超越的实力基础;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指引,是产业壮大的助推器和护航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政策新体系,必须给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新时代亟待现代产业政策体系构建
所谓产业政策,就是党和政府有关指导产业发展的一切政策的总和。它是对未来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预期干预、弥补市场失灵采取的补充措施、提升区域性产品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头部队”,对实施追赶超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宏观经济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强调了产业政策的重要作用,要求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这就为我省构建现代产业政策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在“准”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作用。切实做到:产业政策功能定位要准、产业发展规律把握要准、产业引导方向要准、产业作用方式要准,以真正达到“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目标。推动我省经济实现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
构建现代产业政策体系应注重突出新时代鲜明特征:一要工业设计水平高。以提高设计创新能力为主线,积极培育发展工业设计主体和工业设计市场,提高工业设计水平,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更好地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二要服务制造发展水平高。大力推动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实现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为主的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三要产业组织活。不断优化要素的连接方式,切实推动产业组织科学化、便捷化、高效化,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有效促进企业研发和创新。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规范市场行为,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增强其转型升级能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调配套发展,成为活力迸发的微观经济基础。四要产业结构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引导作用,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健全机制,淘汰落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推动我省产业经济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五要产业布局优。应根据产业特性、资源状况、省情地情和发展后劲等,对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引导和适度调整,合理布局,有序分工,错位发展,避免重复,使社会资源在产业、行业、企业、地区间得到合理配置,各得其所。六要产业协调好。增强产业发展协调性,坚持区域发展协调、市场主体结构协调、实体虚拟经济协调,形成平衡发展格局,为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赶超亟需现代产业政策体系促变
实施“五新战略”是我省奋力追赶超越系统阐释,是新时代陕西的“新赶超”。我省要以构建产业政策新体系为抓手,着力推动三个嬗变。
新赶超必须从量向质嬗变。“五新战略”目标的新赶超,绝不是追求经济总量的超常扩张,而是力求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高、发展理念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从“求大”到“图强”的嬗变。重点是加快追赶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新旧动能交替转换,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培育新动能要抓好“四能”,即要紧扣主导产业提质扩能,围绕创新业链提升释能,立足优势领域挖潜蓄能,紧贴市场需求增效补能。也就是说,要在主导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提升、市场需求扩张中培育发展新动能,从而实现产业政策精准发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经济高质高效发展。
新赶超必须从表向里嬗变。新赶超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既要“补课”短项,更要“探路”创新,全面推动改革由表及里、从浅到深、从滞后到领先嬗变。追赶超越的“新高地”内涵,就是要通过深化全面改革,催生新思想观念、新体制环境、新管理模式,敢为天下先,全力建成“一带一路”核心区、特色鲜明自贸试验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的典型示范“五区”。在“五区”建设中,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和产业链高端化是首位。必须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倾斜等多种措施,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优势产业聚集区。产业政策要强化创新引领,提升产业集群创新功能,有效融入全省创新体系,以增强陕西产业在国内外竞争中适应性、引领性、提升性的发展能力。
新赶超必须从旧到新嬗变。实现我省追赶超越的核心重在“破局”,即:破发展重心固守旧势之局,破资源配置格局固化之局,破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之局,破微观基础活力不强之局,推动发展重心从旧到新的嬗变,真正确立微观基础发展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微观基础要素活力。补齐各种短板,进一步释放国有企业活力,切实增强民营企业活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有效调动人才活力,最大限度激发新旧动能,实现追赶超越。
三、新征程亟待现代产业政策体系发力
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现代产业政策体系发力,努力做到七个“突出”:
一是突出创新发展,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政策,大力提高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强技术创新,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制度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以清单管理减权放权,切实破解体制机制与政策性障碍,增强行业发展动力、活力和效率。加强融合创新,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和服务制造融合,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发展,开创发展新局面。
二是突出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坚持问题导向,将绿色发展作为结构调整优化的一条主线。既做“减法”调整存量做优,又做“加法”提升增量做强。聚焦重点行业去产能,坚定不移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建立市场化、法制化退出机制,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精准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以改造,促其优化升级、绿色发展。集中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全省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培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不断扩大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推动我省制造业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变,使高质量发展不断显效趋强。
三是突出协调发展,形成平衡有效发展新格局。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配套性,坚持区域发展协调、市场主体结构协调、实体虚拟经济发展协调。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不断完善区域发展机制,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有效促进关中、陕南、陕北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推动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以特色优势企业为主导、科技企业为主体、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着力推进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减轻制造业企业税费负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回报率,切实扭转资本“脱实向虚”趋势,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
四是突出工业设计发展,提升综合设计服务能力。我省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发展,着实强化工业设计的规划引领,着力打造以西安为代表的“工业设计之都”,加快工业转型,加速产业形态转换,强力助推陕西追赶超越。西安应因地制宜创建工业设计园区,以优惠政策、得力措施吸引更多工业设计机构、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以形成辐射力强、带动效应好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同时,我省应积极筹建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大型区域综合性的工业设计创新平台——陕西工业设计研究院,聚集国内外优秀工业设计人才,让该平台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增强工业设计对产品、企业和产业竞争的支撑能力,加快推动设计产业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促进设计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省工业发展水平。
五是突出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动制造服务融合协同。制造与服务深入融合、协同发展是制造业演进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追赶超越,我省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着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重推进。充分认识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战略意义,及时制定发展规划,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大力提升制造与服务融合水平。其次要突出重点强推进。在加大投入的同时,重点扶持和帮助企业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扩大供应链管理服务、培育网络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创新多种制造服务新模式,不断把服务型制造提升到新的阶段和新的水平。再次要示范引领巧推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抓住服务制造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其水平,以典型带动模式促进更多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提高层次,扩大领域。同时,应整合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制造企业等多方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型制造宣传推广活动,加强服务型制造的特色化推进。分年度分层次发布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平台,组织专家开展巡访、咨询、诊断活动,有效推动企业探索服务化模式,不断创新提升服务制造的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新水平。
六是突出工业文化发展,提升工业发展软实力。工业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形成的渗透到工业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影响。推动工业文化发展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要强化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企业家精神,让陕西工业精神更加发扬光大。要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强化工业文化理论支撑,统筹利用各类工业文化资源(包括工业遗产、工业旅游、工艺美术、工业文化资源库),健全工业文化发展政策标准体系,让工业文化发展基础更坚实。要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产业,重点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发展工业旅游,积极创新工业文化新业态,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要塑造陕西工业文化新形象,强化绿色工业理念,培育陕西工业品牌,发展中高端产业,不断展现陕西工业整体实力,增强陕西产品认可度,提升陕西制造美誉度。
七是突出开放发展,提升陕西工业发展水平。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统筹省内发展与对外开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支持和鼓励企业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引导和支持企业结合项目建设,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先进设备、技术、设计、工程建设、标准、服务等输出,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有效拓展我省能源化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海外陕西”发展空间,创新经济发展水平。(作者系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政策法规处处长)